1.1液壓油泵油液粘度應符合要求
如ZB型油泵建議采用粘度隨油溫變化小的液壓油,其粘度範圍在20~100cst以內(nei) ,環境溫度在15℃以上時,建議采用上稠40一2、30號機械油、30號機床液壓油,環境溫度在25℃以下時,建議采用YH-10航空液壓油;國產(chan) α型和CB-4型齒輪泵、YB型葉片泵推薦采用20號機械油。
1.2保持油液清潔,維持一定的濾油精度
1)軸向柱塞泵的端麵間隙能自動補償(chang) ,間隙小,油膜薄,油液的濾油精度要求zui高。
2)傾(qing) 斜盤式軸向柱塞泵的濾油精度為(wei) 10~15μm。
3)固體(ti) 雜質造成磨損、容和效率下降,導致通孔、變量機構、零件等的堵塞和卡阻。
4)油液一旦汙染,應全部更換,並用清潔油衝(chong) 洗。
1.3液壓油泵工作油溫適當
1)-般工作油溫應為(wei) 10~50℃,zui高應小於(yu) 65℃,局部短時也應小於(yu) 90℃。
2)低溫時應輕載或空載啟動,待油溫正常後再恢複正常運行。一般由溫低於(yu) 10℃時,應空載運行20min以上才能加載:若氣溫在0℃以下或35℃以上,則應加熱或冷卻;地區或冬天啟動時應使油溫升至15℃以上方能加載;在-15℃以下不允許啟動。
3)工作時嚴(yan) 禁將冷油充入熱元件,或將熱油充入冷元件,以免溫差太大,膨脹或收縮不一而咬死。在冬天或寒冷地區,若采用電加熱器加熱油箱中的油液,由於(yu) 泵和馬達依然是冷的,易卡死,使用時要特別注意。
2保證正常的液壓油泵工作條件
2.1正常的吸入條件
雖然液壓油泵均為(wei) 容積式泵,有一定的自吸能力,但汞內(nei) 磨擦密封麵多,自吸能力有限,尤其是泵內(nei) 部流道複雜,一般吸油高度(油箱油麵至泵中心)較低,約在12~50cm之間,而有些汞就明文規定不容許自吸,如ZB227型,因此應該考慮其吸入條件,盡量減小吸入阻力:
1)液壓油泵吸人管不得裝設濾器,否則采用負吸高或輔泵供油;
2)使油箱在泵吸入口之上,或采用輔泵供油。如:ZB型油泵(除ZB227型外)在額定轉速(1500r/min)以下轉時,容許自吸,但如此則會(hui) 導致容和數率下降5﹪左右,且勢必影響其使用壽命,廠家一般不推薦這種使用方法;廠家大多推薦采用輔泵供油,住時由壓力為(wei) 0.7MPa左右。CY型油汞在額定轉速下運轉時,容許自吸,吸油高度≤500mm,在zui高轉速下運轉,且吸油管道時較小時,容許采用流柱高度,吸油高度為(wei) 300~500 mm,當管道阻力較大時,泵必須采用輔汞供油,供油壓力≤0.4Mpa。
2.2保證液壓油泵和油馬達泄油管路的暢通,一般不接背壓
l)馬達的泄油管應單獨回油箱,不容許與(yu) 回油口相連。
2)外接泄油管應保證泊泵和油馬達殼體(ti) 內(nei) 充滿油液,防止停車時殼內(nei) 油液倒回油箱,如使泄油口高於(yu) 殼體(ti) 。
3)一般泄油口不接背壓,如果需要背壓,其值也不得超過0.16~0.20MPa,否則油壓將衝(chong) 破低壓密封,如軸封等。
2.3應保證低速大扭矩馬達有足夠的回油背壓
l)內(nei) 曲線式油馬達尤其要注意,通常其回油背壓應為(wei) 0.3~1.0MPa,轉速愈高,回油背壓應愈大,否則將導致滾輪脫離定子導軌曲麵而產(chan) 生撞擊、震動、噪音,嚴(yan) 重時導致損壞。
2)兼作油馬達的柱塞泵應倒寺足夠的供油壓力,如在再生限速的起貨機的下降工況時,倒油口變成油馬達的回油口。
3液壓油泵正確安裝
1)軸與(yu) 電機等應彈性聯接,軸線同軸度誤差不超過0.1mm、傾(qing) 斜角≤10°。大多數油泵和油馬達轉動不平穩,蓋因裝配時同軸度誤差超標,或殼體(ti) 壓力過大,或壓緊力不均所致,所以安裝時一旦調整好安裝位置,就應裝上定位銷或地螺栓。
2)柱塞式油泵和油馬達的軸聯接時,不得安裝皮帶輪、齒輪,以避免增加額外的徑向負荷,不然就得附加支承。
3)裝在壓油管路的油泵與(yu) 連接管間起隔震作用的軟管應防止扭轉,並留有一定的鬆弛量。
4正確使用和維護
1)初次使用或拆修過的油泵啟動前應向泵內(nei) 灌油,以保證潤滑。
2)啟動前應檢查轉向,規定轉向的泵不得反轉,且采用輔汞供油時,啟動時應先開輔泵後開主泵,停車時應先停主泵後停輔泵,以保證泵內(nei) 有油。
3)不得封閉(關(guan) 閉排出閥)起動。
4)不得超過大工作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