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泵在其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故障:
1、油泵內(nei) 部零件磨損
油泵內(nei) 部零件磨損會(hui) 造成內(nei) 漏。其中浮動軸套與(yu) 齒輪端麵之間泄漏麵積大,是造成內(nei) 漏的主要部位。這部分漏損量占全部內(nei) 漏的50%~70%左右。磨損內(nei) 漏的齒輪泵其容積效率下降,油泵輸出功率大大低於(yu) 輸入功率。其損耗全部轉變為(wei) 熱能,因此會(hui) 引起油泵過熱。若將結合平麵壓緊,因工作時浮動軸套會(hui) 有少量運動而造成磨損,結果使農(nong) 具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這樣的浮動軸套必須更換或修理。
2、油泵殼體(ti) 的磨損
主要是浮動軸套孔的磨損(齒輪軸與(yu) 軸套的正常間隙是0.09~0.175mm,大不得超過0.20mm)。齒輪工作受壓力油的作用,齒輪尖部靠近油泵殼體(ti) ,磨損泵體(ti) 的低壓腔部分。另一種磨損是殼體(ti) 內(nei) 工作麵成圓周似的磨損,這種磨損主要是添加的油液不淨所致,所以必須添加沒有雜質的油液。
3、油封磨損,膠封老化
卸荷片的橡膠油封老化變質,失去彈性,對高壓油腔和低壓油腔失去了密封隔離作用,會(hui) 產(chan) 生高壓油腔的油壓往低壓油腔,稱為(wei) “內(nei) 漏”,它降低了油泵的工作壓力和流量。CB46齒輪泵它的正常工作壓力為(wei) 100~110kg/平方厘米,正常輸油量是46L/min,標準的卸荷片橡膠油封是57×43。自緊油封是PG25×42×10的骨架式油封,它的損壞或年久失效,空氣便從(cong) 油封與(yu) 主軸軸頸之間的縫隙或從(cong) 進油口接盤與(yu) 油泵殼體(ti) 結合處被吸入油泵,經回油管進入油箱,在油箱中產(chan) 生大量氣泡。會(hui) 造成油箱中的油液減少,發動機油底槽中油液增多現象,使農(nong) 具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必須更換油封才可排除此故障。
4、機油泵供油量不足或無油壓現象
工作裝置提升緩慢,提升時發抖或不能提升;油箱或油管內(nei) 有氣泡;提升時液壓係統發出“唧、唧”聲音;拖拉機剛啟動時工作裝置能提升,工作一段時間油溫升高後,則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輕負荷時能提升,重負荷時不能提升。
排除方法:
(1)根據季節添加或更換符合要求牌號的機油至規定油麵處。取出油管內(nei) 的異物,上緊接頭處的螺栓或螺母;
(2)更換老化或損壞的骨架油封或“O”形密封膠圈;
(3)更換磨損的齒輪油泵或油泵軸套,磨損輕微時在平板上將端麵磨平整。其不平度允許*.03mm;上軸套端麵低於(yu) 泵體(ti) 上平麵(正常值低於(yu) 2.5~2.6mm),如超差時應在下軸套加0.1~0.2mm銅片來補償(chang) ,安裝時則應套在後軸套上裝入;
(4)卸荷片和密封環必須裝在進油腔,兩(liang) 軸套才能保持平衡。卸荷片密封環應具有0.5mm的預壓量;
(5)導向鋼絲(si) 彈力應能同時將上、下軸套朝從(cong) 動齒輪的旋轉方向扭轉一微小角度,使主、從(cong) 動齒輪兩(liang) 個(ge) 軸套的加工平麵緊密貼合;
(6)套上的卸荷槽必須裝在低壓腔一側(ce) ,以消除齒輪齧合時產(chan) 生有害的閉死容積;
(7)壓入自緊油封前,應在其表麵塗一層潤滑油,還要注意將阻油邊緣朝向前蓋,不能裝反;
(8)“右旋”泵不能裝在“左旋”機上,否則會(hui) 衝(chong) 壞骨架油封;
(9)在裝泵蓋前,須向泵殼內(nei) 倒入少量機油,並用手轉動齧合齒輪;
(10)在裝好油泵蓋未擰緊螺栓之前,應檢查泵蓋和泵體(ti) 之間的間隙,是否在0.3~0.6mm之間,若間隙過小,應更換大密封圈和卸壓件。液壓油泵裝好後,應轉動靈活無卡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