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對流量的控製可以分為(wei) 兩(liang) 種:
一種是開關(guan) 控製:要麽(me) 全開、要麽(me) 全關(guan) ,流量要麽(me) zui大、要麽(me) zui小,沒有中間狀態,如普通的電磁直通閥、電磁換向閥、電液換向閥。
另一種是連續控製:閥口可以根據需要打開任意一個(ge) 開度,由此控製通過流量的大小,這類閥有手動控製的,如節流閥,也有電控的,如比例閥、伺服閥。
所以使用比例閥或伺服閥的目的就是:以電控方式實現對流量的節流控製(當然經過結構上的改動也可實現壓力控製等),既然是節流控製,就必然有能量損失,伺服閥和其它閥不同的是,它的能量損失更大一些,因為(wei) 它需要一定的流量來維持前置級控製油路的工作。
滑閥結構伺服閥的主閥一般來說和換向閥一樣是滑閥結構,隻不過閥芯的換向不是靠電磁鐵來推動,而是靠前置級閥輸出的液壓力來推動,這一點和電液換向閥比較相似,隻不過電液換向閥的前置級閥是電磁換向閥,而伺服閥的前置級閥是動態特性比較好的噴嘴擋板閥或射流管閥。
也就是說,伺服閥的主閥是靠前置級閥的輸出壓力來控製的,而前置級閥的壓力則來自於(yu) 伺服閥的入口p,假如p口的壓力不足,前置級閥就不能輸出足夠的壓力來推動主閥芯動作。
而我們(men) 知道,當負載為(wei) 零的時候,如果四通滑閥*打開,p口壓力=t口壓力+閥口壓力損失(忽略油路上的其它壓力損失),如果閥口壓力損失很小,t口壓力又為(wei) 零,那麽(me) p口的壓力就不足以供給前置級閥來推動主閥芯,整個(ge) 伺服閥就失效了。所以伺服閥的閥口做得偏小,即使在閥口全開的情況下,也要有一定的壓力損失,來維持前置級閥的正常工作。
伺服閥其實缺點極多:能耗浪費大、容易出故障、抗汙染能力差、價(jia) 格昂貴等等,好處隻有一個(ge) :動態性能是所有液壓閥中最高的。就憑著這一個(ge) 優(you) 點,在很多對動態特性要求高的場合不得不使用伺服閥,如飛機火箭的舵機控製、汽輪機調速等等。動態要求低一點的,基本上都是比例閥的天下了。
一般說來,好像伺服係統都是閉環控製,比例多用於(yu) 開環控製;其次比例閥類型要多,有比例壓力、流量控製閥等,控製比伺服要靈活一些。從(cong) 他們(men) 內(nei) 部結構看,伺服閥多是零遮蓋,比例閥則有一定的死區,控製精度要低,響應要慢。但從(cong) 發展趨勢看,特別在比例方向流量控製閥和伺服閥方麵,兩(liang) 者性能差別逐漸在縮小,另外比例閥的成本比伺服閥要低許多,抗汙染能力也強!
伺服閥與(yu) 比例閥的區別伺服閥與(yu) 比例閥之間的差別並沒有嚴(yan) 格的規定,因為(wei) 比例閥的性能越來越好,逐漸向伺服閥靠近,所以近些年出現了比例伺服閥。
比例閥和伺服閥的區別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點:
1.驅動裝置不同。比例閥的驅動裝置是比例電磁鐵;伺服閥的驅動裝置是力馬達或力矩馬達;
2.性能參數不同。滯環、中位死區、頻寬、過濾精度等特性不同,因此應用場合不同,伺服閥和伺服比例閥主要應用在閉環控製係統,其它結構的比例閥主要應用在開環控係統及閉環速度控製係統;
2.1伺服閥中位沒有死區,比例閥有中位死區;
2.2伺服閥的頻響(響應頻率)更高,可以高達200Hz左右,比例閥一般最高幾十Hz;
2.3伺服閥對液壓油液的要求更高,需要精過濾才行,否則容易堵塞,比例閥要求低一些;
3.閥芯結構及加工精度不同。比例閥采用閥芯+閥體(ti) 結構,閥體(ti) 兼作閥套。伺服閥和伺服比例閥采用閥芯+閥套的結構。
4.中位機能種類不同。比例換向閥具有與(yu) 普通換向閥相似的中位機能,而伺服閥中位機能隻有O型(Rexroth產(chan) 品的E型)。
5.閥的額定壓降不同。
而比例伺服閥性能介於(yu) 伺服閥和比例閥之間。
比例換向閥屬於(yu) 比例閥的一種,用來控製流量和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