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RE6VP2-11/100MG24K4/M比例減壓閥
性能
(1)調壓範圍:它是指減壓閥輸出壓力P2的可調範圍,在此範圍內(nei) 要求達到規定的精度。調壓範圍主要與(yu) 調壓彈簧的剛度有關(guan) 。
(2)壓力特性:它是指流量g為(wei) 定值時,因輸入壓力波動而引起輸出壓力波動的特性。輸出壓力波動越小,減壓閥的特性越好。輸出壓力必須低於(yu) 輸入壓力—定值才基本上不隨輸入壓力變化而變化。
(3)流量特性:它是指輸入壓力—定時,輸出壓力隨輸出流量g的變化而變化的持性。當流量g發生變化時,輸出壓力的變化越小越好。一般輸出壓力越低,它隨輸出流量的變化波動就越小
減壓閥是通過調節,將進口壓力減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壓力,並依靠介質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壓力自動保持穩定的閥門。從(cong) 流體(ti) 力學的觀點看,減壓閥是一個(ge) 局部阻力可以變化的節流元件,即通過改變節流麵積,使流速及流體(ti) 的動能改變,造成不同的壓力損失,從(cong) 而達到減壓的目的。然後依靠控製與(yu) 調節係統的調節,使閥後壓力的波動與(yu) 彈簧力相平衡,使閥後壓力在一定的誤差範圍內(nei) 保持恒定。
比例閥與(yu) 放大器配套使用放大器采用電流負反饋,設置斜坡信號發生器階躍函數發生器、PD調節器反向器等,控製升壓降壓時間或運動加速度及減速度。斷電時, 能使閥芯處於(yu) 安全位置。
比例電磁鐵和液壓閥組成電液比例閥。由於(yu) 比例電磁鐵可以在不同的電流下得到不同的力(或行程),因此可以無級改變壓力、流量。故比例電磁鐵是比例閥的關(guan) 鍵元件。
ZDRE6VP2-11/100MG24K4/M比例減壓閥
產(chan) 品說明
DRE(M)E 型閥門屬於(yu) 先導式減壓閥。這些閥可用於(yu) 降低工作壓力。
這些閥門的基本構成是帶比例電磁鐵 (2) 的先導控製閥 (1)、帶主閥心 (4) 的主閥 (3),以及可選單向閥 (5)。在比例電磁鐵上,還配備帶控製電子元件的殼體(ti) (23)。將電源電壓和控製值電壓施加於(yu) 連接器 (24)。在出廠時已按照非常低的製造公差對控製值壓力特性曲線進行了調節。
型號 DREE...
可通過比例電磁鐵 (2) 根據控製值設置通道 A 中的壓力。
在靜止位置時 – 即通道 B 中沒有壓力時 – 彈簧 (17) 將主閥芯 (4) 保持在其初始位置。從(cong) 通道 B 到通道 A 的連接關(guan) 閉。因此可避免啟動躍變。
施加在通道 A 中的壓力通過孔 (6) 作用於(yu) 主閥芯的麵 (7)。先導油從(cong) 通道 B 穿過孔 (8) 流到恒定電流控製 (9) 處,恒定電流控製保持先導流量恒定,與(yu) 通道 A 和 B 之間的壓降無關(guan) 。先導流量從(cong)
恒定電流控製 (9) 處流入彈簧腔 (10),穿過孔 (11) 和 (12),通過閥座 (13) 流進通道 Y(14、15、16)並由此回流。通過相關(guan) 放大器對通道 A 中所需壓力進行預設。比例電磁鐵將閥架 (20) 向閥座 (13) 方向移動,並將彈簧腔 (10) 中的壓力限製為(wei) 設定值。如果通道 A 處壓力低於(yu) 預設控製值,則彈簧腔 (10) 內(nei) 的較高壓力將會(hui) 令主閥芯右移。從(cong) B 到 A 的連接打開。如果已達到 A 處的調定壓力,此時主閥芯處的力達到平衡 - 主閥芯處於(yu) 控製位置。
通道 A 的閥芯端麵 (7) 處壓力 = 彈簧腔 (10) 閥芯端麵處壓力 – 彈簧力 (17)
如果在立式液壓油柱(例如,切斷位置的液壓缸活塞)中,要降低 A 處壓力(例如),則可以通過控製電子元件預設較低的控製值,這樣即可預選出較低的壓力值,該壓力值將立刻出現在彈簧腔 (10) 內(nei) 。作用於(yu) 主閥芯表麵 (7) 的 A 處的較高壓力值將主閥芯推向保護塞 (18) 的方向,到達切斷位置。A 到 B 的連接堵塞,A 到 Y 的連接打開。彈簧 (17) 處的力當前反向作用於(yu) 主閥芯表麵 (7) 的液壓力。在此主閥芯位置處,液壓油可從(cong) 通道 A 經控製邊 (19) 流向 Y,進入回流。
當 A 處壓力降至彈簧腔 (10) 中的壓力和彈簧 (17) 的 ?p 之和時,主閥芯將關(guan) 閉控製邊 A 到 Y 處插口中的大控製孔。
相對於(yu) A 處新控製值的剩餘(yu) 壓差約為(wei) 10 bar,當前壓力隻可通過***控製孔 (21) 卸載。如此即可在無壓力下衝(chong) 情況下實現良好瞬態響應。為(wei) 實現由通道 A 到通道 B 的自由回流,可選擇安裝單向閥 (5)。通道 A 處部分充液流量同時可通過打開的主閥芯 A 到 Y 的控製邊 (19) 流入回流。